【招标信用】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关于2025年辽宁五一劳动奖和辽宁工人先锋号拟推荐名单的公示
【招标信用】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关于2025年辽宁五一劳动奖和辽宁工人先锋号拟推荐名单的公示:本条项目信息由剑鱼标讯辽宁招标网为您提供。登录后即可免费查看完整信息。
基本信息
地区 | 辽宁 大连市 | 采购单位 | 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 |
招标代理机构 | 项目名称 | 辽宁五一劳动奖和辽宁工人先锋号拟推荐名单 | |
采购联系人 | *** | 采购电话 | *** |
为进一步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2025年辽宁五一劳动奖和辽宁工人先锋号拟推荐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10月19日至10月24日(5个工作日)。凡对公示对象持有异议者,请在公示期间,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反映(提倡实名反映问题)。
电话:***
邮箱:***
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
2025年10月19日
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2025年
辽宁五一劳动奖和辽宁工人先锋号
拟推荐名单
一、拟推荐辽宁五一劳动奖状名单
1.沈阳理工大学。
简要事迹: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为全国的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2004年更为现名,素有共和国“兵工七子”美誉,现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辽宁省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是国内最早研发条形码的高校,自主研发的相关技术产品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自主研发的“微机控制定尺飞锯机” 精度指标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远销海内外。自主研发的相关型号产品广泛装备于陆军和海军部队,获得国家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70多年的建设,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艺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累计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7万余人,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简要事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集社会服务、口腔病防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医院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及考官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国家口腔医学数字研究与应用联盟成员单位等。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等。
二、拟推荐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名单
1.张文忠,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
简要事迹:该同志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紧紧围绕辽宁省粮食产能提升目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主持完成的创新成果在辽宁适宜地区累计推广5942.5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4.4亿元,让“中国碗”装上更多“辽宁粮”。牵头建立了辽宁作物栽培与耕作高水平研究团队和辽宁省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联盟,有力提升了辽宁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作出突出贡献。
2.马晓欣,女,汉族,196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事妇产科临床35年,年均门诊超3000人次、手术超1000台。深耕不孕症与生殖内分泌领域,在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面全国领先,助力众多家庭圆梦,为人口发展贡献卓著。创立省首个妇科内分泌及更年期保健特色门诊,担任省级质控中心主任等职,获“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主持课题33项(含国自然面上4项),培养博后5人、博士34人、硕士57人,输送大批妇产科高端人才。指导双创获国家铜奖2项、省金奖2项,创新教学模式获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一等奖。主持11项医疗新技术,宫腔智能测控恒压灌注/引流系统获省级推广并实现成果转化680万元;荧光示踪法有效提升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并降低医疗费用;自主研发宫角肿物电切环装置,实现精准切除,显著提高术后妊娠率,为女性健康与医疗资源优化做出重要贡献。
3.赵江月,女,汉族,1977年8月出生,群众,博士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眼科教研室主任。
简要事迹:该同志投身医学事业三十余载,作为辽宁省眼科学术带头人,在医疗、教学、科研及防盲治盲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为我省基层眼科发展、提升辽宁眼科学术地位做出了贡献。坚守临床一线,敢于挑战技术壁垒,聚焦复杂眼病,率先开展多项国际领先新技术,被患者亲切的称赞为“光明使者”。践行国家使命,率领团队赴冈比亚圆满完成“光明行”任务,为非洲人民送去光明与希望。深耕眼科重大疾病发病机制,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牢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初心使命,着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为我国眼科事业发展注入“光明动力”。
4.杨天华,女,汉族,1974年1月出生,民主党派,博士研究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教师。
简要事迹:该同志深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27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9项,发表论文193篇,2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17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牵头创立辽宁碳中和协同创新研究院。首次提出了木质纤维素联产乙醇及航空芳香烃转化路径,破解了热转化难题,获得了高密度、低冰点的生物航空调和燃料,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杨天华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提出以“素质与思辨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带领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团队入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省教学成果奖5项,主讲课程入选国家、省一流本科课程、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主编的教材4次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5.田文,男,汉族,1972年4月出生,群众,博士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医30载,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战在医教研工作一线:精于老年复杂共病及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擅长高龄复杂冠心病的介入诊疗;热心医学教育和健康科普,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老年健康知识;勤于探索,荣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带领团队精研创新,无私奉献,用专业技术和仁心情怀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新冠疫情后期,病房高龄患者陆续感染并转为重症,他同时染病高热,仍和同志们历经危难艰辛、悉心救治,做到了阳性病房开诊2周内重症无死亡,20余名90多岁高龄的重症患者转阴康复的奇迹。他带领科室传承创新,锐意进取,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版《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蝉联东北地区第一。他持续推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筹建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免费为基层医院提供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软件并持续支持,为促进我省老年医学科体系建设、提升专科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做出重大贡献。
6.张鑫,男,汉族,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师。
简要事迹:该同志研究领域为宇宙学与天体物理,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220余篇,被引用11000余次,H 指数56。研究工作被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众多国际顶尖学者引用和正面评价。从2008年起,在东北大学从零开始建设和发展宇宙学与天体物理方向,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省重点实验室,带领物理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作为项目负责人建成辽宁省首个大型天文观测装置“多波束巡天阵列射电望远镜”(新疆巴里坤)。其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内宇宙学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引领了东北地区天体物理方向的学科发展。
7.张蕊,女,汉族,197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教师。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教以来,以匠心育英才,用热爱筑教育,深耕一线,成果丰硕。创作作品及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舞蹈赛事中斩获大奖30余项。特别是获批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作品《散乐图》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最高奖),开创了辽代乐舞创作的先河,填补了辽宁舞蹈获此奖项的空白。主持国家级、省级和院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她任中国古典舞系主任期间,始终以“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教学与实践,实现突破性发展。在其引领下,古典舞系师生屡创佳绩。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1项,提名奖1项,5部作品入围“荷花奖”终评;在全国“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展演及省级专业赛事中累计获奖30余项。同时,该系多部原创作品受邀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型文艺演出,充分展现学科专业实力与艺术影响力。同时她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共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级和院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以高质量科研成果为古典舞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与学科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8.刘晓伟,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急诊科副主任。
简要事迹:该同志坚持急诊医学理论知识的更新,在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急诊常见症状的诊断以及交叉学科的鉴别诊断,多次成功抢救濒危患者的生命。负责的《急诊与灾难医学》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一流课程和辽宁省教育厅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担任医务部主任,以规范病历书写为突破口,致力于提高疑难重症诊治水平和能力,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强化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内涵质量和医疗环节质控,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9.李曼,女,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简要事迹:该同志从医29年,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精诚奉献,为十万人次的门诊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救治疑难危重患者数千人次。创新引领,振兴辽沈,作为领军人物,率先在大连市成立乳腺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成功打造辽宁地区乳腺疾病疑难复杂危重症特色诊疗中心,助力难治患者一体化诊疗路径的推广和实施。创建医院肿瘤康复家园,主办百余场大型患者教育和义诊活动。党建融合,先锋示范,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科室成员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半月曼谈》精品云课堂和《觅友▪曼曼聊》科普系列栏目,惠及全国百万肿瘤医生及患者。学术影响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市级重点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358.47分,编撰书籍十余部,参与指南、共识编写40余部,独创乳腺癌个体化精准化综合诊治体系在多家医院推广实施。
三、拟推荐辽宁工人先锋号名单
东北大学绿色智能特殊钢冶金研究中心。
简要事迹:东北大学绿色智能特殊钢冶金研究中心以解决航空、航天、军工、能源、环保、交通、石化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急需的高端特殊钢和特种合金的特种冶金技术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特殊钢品质提升为目标,针对特殊钢生产中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夯实和完善制备工艺理论,攻克各工序和全流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发高洁净、高均质和超细晶高端特殊钢材料制备的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近年来,在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特殊钢常规流程冶炼超高洁净度控制技术、系列特殊钢品种和关键制备技术、全废钢连续预热-连续加料智能电弧炉-直接轧制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解决了我国重大装备所需高端材料制备的系列“卡脖子”问题。
剑鱼标讯辽宁招标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招标投标信息、各类采购信息和企业经营信息,免费向广大用户开放。登录后即可免费查询。